企业时报网 > 社会

快评|文艺工作者不妨学学“刘三姐”的价值坐标

2022-05-16 05:44 来源:企业时报网   阅读量:14417   

打印 放大 缩小

20世纪60年代,电影《刘姐》风靡海内外,在片中饰演“刘姐”的黄婉秋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60多年来,为了传承“刘三姐”文化,黄婉秋创办了刘三姐艺术团,改编了大型民族歌舞剧《宋·刘闲三姐》,全力培养“刘三姐”接班人...79岁的黄婉秋仍然活跃在舞台上。60多年来,她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继承和发展“刘姐”文化,创作了许多有骨气、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坐标——铸造灵魂、崇尚美德、践行艺术、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回顾过去,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一大批文艺大师。他们一直坚持以高尚的艺术道德坚守操守,以良好的社会形象保持清廉之名,堪称文艺工作者的楷模。视艺术为生命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翔宇,以“戏大于天”为毕生信仰,始终坚持先做人后唱戏,不立无德无艺;歌手关牧村30年来一直深入基层慰问演出,在草原上、在油井旁、在南沙群岛留下了她的足迹和歌声。痴迷于探索美的著名艺术家吴冠中,一生并未过着奢侈节俭的生活,而是将精心挑选的数百幅画作和许多来自拍卖会的作品全部无偿捐赠...这些崇拜道德、欣赏艺术的老一辈艺术家,诠释了道德与艺术并重的丰富内涵,他们的艺术历程和社会影响充分表明,“德艺双心”是艺术家用人格、品德和艺术实践努力铺就的人生轨迹,是立足于世界的根本,是他们人格魅力的根基。

艺术有技巧,道德有德性。从黄婉秋等一批老文艺家的价值坐标可以看出,一个优秀演员的定位和成长,在艺术造诣和艺术道德修养方面,都需要人民长期的磨练和沉淀。近年来,在“流量至上”的思维影响下,一批没有演技、没有人气、没有作品的“偶像”往往“一夜爆红”。在影视圈,一些演员不专业的行为频频出现,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数码小姐”、“数码先生”,靠替身演一出戏,拍特写小品等。这些既无作品又无演技加持的演员,靠“流量”吸金,挤压了优秀演员的生存发展空间。甚至有演员不努力练就修德的艺术,却肆意放纵,在言行上背离价值观,挑战公序良俗,甚至超越法律底线,锒铛入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演员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只有保持对行业的敬畏和对观众的真诚,沉下心来打磨自己的技艺,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努力创作出优秀的“硬作品”,才能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回顾中国影视发展史,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用精湛的表演征服观众,用优秀的作品讴歌祖国,切实带动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歌唱。青年文艺工作者要接过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旗帜,潜心钻研,用作品标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在引导社会价值、引领时代精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

责任编辑:苏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