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与残疾人共享生活的温暖与芬芳——写在第32个全国助残日之际
5月15日,全国8500万残疾人迎来了他们的重要日子——第32个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维护残疾人权益”。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和他们一起努力,一起分享生活的温暖和芬芳。
拓展渠道,增加通路,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人生的辉煌舞台。
“2022年至2024年,中国城乡累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引起广泛关注。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残联组织要行动起来,摸清残疾人就业底数,在准确掌握残疾人就业基础数据和情况的前提下,实现残疾人就业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同时,针对部分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就业能力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努力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在各级残联等部门的带动下,残疾人就业渠道越来越宽。打开声卡,点开电脑里的录音软件,38岁的马琼开始对着话筒录制有声小说。网络另一端的听众可能很难想到,这样一个可以扮演不同角色的音频主播,其实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截瘫患者。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就业形式为残疾人追逐梦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也成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力量。
通往梦想的道路延伸到互联网之外。为积极鼓励用人单位稳定招用残疾人就业,北京市采取直接补贴方式,给予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一年6倍最低月工资的岗位补贴。2021年,全市补贴用人单位9800家,补贴金额4.72亿元,惠及残疾人3.76万人。
在成都锦江区,当地残联建立了包括就业意愿评估、岗位能力评估、心理状态评估在内的就业能力评估体系,已帮助近30名智障人士完成职业规划。
据中国残联统计,2021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已达881.6万人。
无障碍,广泛援助,营造助残友好氛围。
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为冬残奥会的动员不断突破自我,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取得了中国参加冬残奥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当冰雪梦想照进现实,残疾人运动员不仅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也带动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更多关注。
作为北京冬残奥会举办地,北京市开展了2019-2021年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整改点共计33.6万个;为迎接冬季残奥会,张家口重建了358.58公里的盲道和4422条人行道。
在北京残奥会的带动下,我国无障碍设施覆盖率不断提高。全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中81%的出入口、56%的服务柜台和38%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此外,视力障碍者等阅读障碍者平等享有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2022年5月5日,《关于便利盲人、视障者或其他印刷人获取已出版作品的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中国是该条约第85个缔约方。
“《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生效后,将极大地丰富中国阅读障碍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国家版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办好特殊教育,关系到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有利于增加残疾人家庭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特殊教育“十四五”发展促进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机会明显增加。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学习改变命运。2021年,特殊教育普通高中有11,847名学生,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有17,934名学生。中国有14559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2302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学习。
兜底线,织密网,托起残疾人的“安稳幸福”。
“我以为要跑几次,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搞定了!”
重庆的金先生是一名残疾人。他家在广东珠海生活多年,但户口还在老家。按照之前的规定,外地残疾人在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时,需要返回户籍所在地提交申请和相关材料。2021年4月,伴随着全国范围内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的申请,“跨省通用办”启动。2021年9月,金先生的妻子在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民政所,仅用10多分钟就为丈夫完成了申请。下个月,金先生领到了自己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
金先生的故事是全国申请两项残疾人补贴的一个缩影。截至2022年5月11日,各地共收到“跨省综治”申请1037份,已批复538份,有效缓解了残疾人异地申请补助面临的“异地跑”、“异地回”等难题。
近日,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下发通知,从5月15日起,两项残疾人补贴将“通过互联网”实施。今后,残疾人可在网上提交申请、查询和修改补贴证明材料,实现申请补贴时“一次不跑”、“不见面不审核”。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用高效便捷的服务方便残疾人,用精准到位的保障温暖他们。
截至2022年4月底,两项残疾人补贴制度已分别惠及约1200万困难残疾人和1500多万重度残疾人。此外,到2021年底,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保护的“网”越织越密,支撑着残疾人的“稳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