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时报网 > 新闻

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2-05-16 07:21 来源:企业时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重大突破技术的主要载体,是推动新旧动能不断转换的关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以高技术制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品,快速增长,成为在宏观经济“三重压力”下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稳定宏观经济市场的有力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战略引领性、经济主导性和技术传导性,一直占据各国产业布局的核心地位。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赢得国家竞争主动权的关键。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重塑各国的比较优势,改变全球竞争格局,不仅提升了知识和技术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产业发展“弯道超车”的机遇。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必须通过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住竞争机遇。其次,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引领作用。中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从传统的粗放型增长转向新的集约型增长。迫切需要寻找新产业、新引擎、新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技术应用强、产业协同面广、消费需求领先,可以作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双升级”的动力源。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初见成效,但也不能忽视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一方面,新动能的形成需要长期持续的技术投入作为支撑。从三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可以看出,虽然新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系统性、颠覆性的变化,但新动能的培育并不是一个突然、突发的过程,而是前沿技术不断生成并逐渐作用于社会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新的产业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产品质量、产业链也会因为新技术的应用而得到改善。在变革的过程中,会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孕育新的市场和消费需求,最终新动能会取代旧动能。这意味着在新动能形成之前,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尖端技术应用的产业环境。另一方面,技术的升级和演进并不是线性的,尤其是当前沿技术进入“无人区”后,可供参考的技术路径和经验少之又少。一旦选择了错误的技术路径,不仅会浪费前期的巨额投入,还会使国家失去在某个行业的竞争优势。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预见哪条技术路径会成功,也不可能用资源覆盖所有的技术路径。因此,有必要为前沿技术研发创造一个容忍失败、鼓励试错的创新环境。还应看到,当前,“逆全球化”影响加剧,保护主义抬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他们不仅出台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还试图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所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环节,给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造成诸多障碍。在这方面,中国也面临着更加严峻复杂的产业发展形势。

因此,培育壮大新动能,引领未来发展,关键在于有效引导和推动优势资源和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关键在于加快形成宽容试错、激发创新动能的创新生态环境,培育壮大层次多样、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

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支持,从整体上完善政策供给机制。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完善产业政策供给机制,提高产业政策与区域、财税、金融、土地、知识产权等其他政策的协同程度,形成有利于资源聚集的政策体系;要加强对前沿技术和产业的宏观规划,大力开展技术判断和识别,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采取多种方法定量分析技术差距、追赶难度、追赶速度等。国内外产业之间,从而为企业技术路径选择提供智力支持;要完善人才管理、评价和引进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科研自主权,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资源投入,吸引更多人才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另一方面,要营造宽容试错、激发创新动能的创新生态。一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和关键环节,整合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推动创新。短期内,影响我国新动能培育的“卡脖子”技术和生产环节,可以用“曝光名单”的办法克服;从长远来看,可以加大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投入,设立不同功能和类别的孵化器,完善知识产权运营和孵化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二是引导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投资公共RD平台、区域创新中心等弥补产学研结合的不足。三是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建设,保护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同时,要通过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包容的市场环境,培育壮大竞争性创新主体。要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专做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培育多元化创新主体。要从产业链上下游领域构建跨行业、跨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联盟,构建产业链支持发展基金。还要从稳定产业链、加强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角度,整合大中型企业创新工作,推动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发前沿技术、培养创新人才,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 --

责任编辑:燕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