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时报网 > 股票

20倍大牛股的神话破灭了!

2022-05-14 00:22 来源:企业时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倍大牛股的神话破灭了!

作者:蓝色多瑙河,编辑:肖世美

“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的故事剧本,就发生在手套毛的盈科医疗。

25个月内,这家专营“一次性手套”的公司股价经历了翻了20倍再暴跌80%以上的过山车行情。与此同时,公司董事长刘套现13.54亿余元高位套现。

随着映客医疗一季度业绩暴跌,“手套毛”的故事还能继续吗?

盈科医疗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但与迈瑞医疗经营医学影像等高端医疗器械不同,盈科医疗的核心产品是“一次性手套”。

年报数据显示,在疫情爆发的前7年,映客医疗包括一次性PVC手套和丁腈手套在内的“医疗防护业务”收入占比超过80%。爆发后(2020 -2021年),这一比例攀升至97%以上。

可以说,“一次性手套”的市场决定了盈科医疗的“兴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盈科医疗是在“化工行业”而非医疗器械行业。好在这几年行业增速还不错。

根据Jost Sullivan的统计:2015-2020年,全球市场一次性手套销量从3859亿只稳步增长至6527亿只,年复合增长率为11.1%,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2103亿只,年化率为11.4%。

受益于上述行业铺垫,盈科医疗的业绩规模也水涨船高。收入从2013年的7.13亿元稳步上升至2019年的20.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6%。同期净利润也从1100万元增长到近1.8亿元。

但一般情况下,这种整合后的公司很难在市场上掀起多大波澜。自2017年盈科医疗上市以来,股价长期低于10元/股。

2020年,黑天鹅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

塔勒布将“不可预测的事件”称为“黑天鹅事件”。比如2001年纽约双子塔“9·11事件”,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反恐格局,甚至重塑了中东的地缘政治面貌。

2020年的爆发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疫情爆发的第一年,全球排名前20的经济体中,只有中国和土耳其的本币GDP出现了实际增长。

然而,就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之际,包括一次性手套在内的少数行业却在经历井喷式增长。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疫情爆发后,一次性手套出口额从2020年一季度的26.09亿元飙升至2021年一季度的227.16亿元。

欧美发达国家对防疫的巨大需求,从“量和价”两个方面对一次性口罩行业形成了强大的拉伸。以“丁腈手套”为例,出口额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26亿跃升至当年第四季度的109亿,同期单价从0.33元增长至0.52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最大的一次性手套生产企业盈科医疗成为了“拿了锅又收了金币的人”。

整个2020年,盈科医疗盈利70多亿,是公司前7年累计盈利的十几倍。直接助推公司股价在近一年时间里上涨高达24倍,成为“魔股”。

平均回归是市场经济不变的运行原则。“供不应求”导致的“价格奇高”,最终会被“扩大供给”导致的“过度供给”所取代,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不可避免。

这一规律在这一轮一次性手套市场的演变中也不例外。有趣的是,疫情缓解导致的需求饱和加速了这一逆转过程。

先看供给端的涨幅。

根据盈科医疗投资人的调研信息,疫情发生前,全球有120-150家手套生产企业。疫情期间,这一数字增加到300多人。在短短两年内,供应商增加了一倍多。

其中,分布在马来西亚的全球最大的手套生产企业,如托普手套、赫特佳控股、克山胶业等公司,由于马来西亚疫情的影响,随着产能的有效控制,已经逐步得到释放。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上述三家手套厂商合计占据全球27%的市场份额,其中“顶级手套”仅14%的市场份额超过了盈科医疗、蓝帆医疗、洪钟医疗等国内主要手套厂商市场份额的总和。

但自疫情爆发以来,马来西亚疫情防控效果远不及国内,导致国内手套生产企业难以增产,这给了盈科医疗等国内手套生产企业持续增产的机会。

随着供给侧的持续增加,去年4月供求关系出现逆转。

在去年的半年报中,映客医疗提到,2021年第一季度,手套的需求和价格达到峰值水平。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世界各地的企业纷纷扩大手套产能。由于产能扩大,需求逐渐回归,供大于求。

再看需求端的饱和度。

盈科医疗生产的一次性口罩主要客户是欧美发达国家。受当地卫生习惯影响,这些国家将一次性手套作为日常消费品,需求量远高于中国。2020年疫情爆发后,出于防疫需要,这些地区对一次性手套的需求迎来了集中爆发。

2021年,包括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迅速下降,由于疫情初期大量购买一次性手套的积累,手套需求下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去年6月,国产手套出口总量为137.88亿件,低于2020年同期的156.05亿件,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作为反映供需变化的核心指标,一次性手套的单价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下降。

如前所述,一次性手套的市场决定了盈科医疗的“兴衰”,手套单价的下降直接投射到盈科医疗的盈利能力上。数据显示,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盈科医疗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直线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不难认为映客医疗的业绩一落千丈。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66.0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7.77%。

有意思的是,从去年3月底开始,率先看到手套市场拐点的资本开始大面积出逃,盈科医疗的股价也开始暴跌。截至目前,公司股价从去年初的最高点下跌了80%以上,市值从1000多亿元下降到不足160亿元。

随着一次性手套牛市的结束,盈科医疗“手套毛”的故事也不复存在。

目前,暴跌后的盈科医疗估值不足5倍,远低于过去5年27倍的平均估值,也低于疫情前20倍的正常水平。

4倍估值意味着,在维持盈科医疗目前业绩增速的前提下,投资者仅用4年时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免费拥有盈科医疗的全部价值。

这听起来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但“鸡蛋已经裂了”。

“第一条裂缝”是该公司第一季度悲惨的暴跌数据。比如营收同比暴跌超66%,净利润同比暴跌近9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暴跌超86%。

盈科医疗解释称,第一季度收入的暴跌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销售价格下降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的暴跌。

通过对一次性手套市场的分析,这些解释其实都在意料之中,但问题是,未来盈科医疗业绩的暴跌趋势很可能还会持续。

这又回到了“一次性口罩的衰落何时才能停止”这个问题上来。我们从“单价”和“需求”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第一,单价。从历史趋势来看,今年前两个月,包括“聚氯乙烯”和“丁腈橡胶”在内的一次性手套主要品种已经非常接近疫情之初的水平,这意味着一次性手套单价的下降非常有限。

二是“需求”。从历史趋势来看,今年前两个月主要手套产品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一半,但仍比2020年同期高出50%以上。对此,虽然盈科医疗认为疫情常态化可以带来一些永久的增量,比如人的教育,一次性手套的沉淀。

但我们对其产能消化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这就导致了“第二条裂缝”——产能消化。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盈科医疗一次性手套产能分别从190亿只提升至360亿只和750亿只,其中毛利较高腈手套产能从50亿只提升至450亿只,增长9倍。根据计划,盈科医疗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末将一次性手套产能提升至1200亿只,其中800亿只为丁腈手套。

“1200亿只手套能生产和销售吗?”

行业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一次性手套销售额为6527亿。按照12%的年复合增长率激进计算,到今年年底,全球一次性手套销售额将接近8200亿。盈科医疗要吸收全部产能,也就是说市场份额会占到14.5%。

2019年,该公司在全球手套市场的市场份额仅为4%。当时占全球最大手套制造商“顶级手套”的14%。这意味着,盈科医疗需要消化规划产能,公司将更换“顶级手套”成为新的全球霸主。

短短三年实现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

今年5月1日起,马来西亚宣布解除各项防疫措施,这标志着包括“顶手套”在内的手套头选手不再躺平。

“第三条裂缝”是该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刘的“无视规则”。这个在美国留学时做起“手套交易”生意的精明上海人,在明知认购公司一年内不得减持的规定后,仍然顶风作案,高位套现13.54亿元,被深交所处罚。

股神巴菲特说过,好公司也需要“好管家”。当公司董事长公开做出不诚实的行为时,投资者逃离是必然的。

最后,盈科医疗股价的过山车表现可以说是对新冠肺炎检测公司目前火爆市场的一个警示。一旦风停了,无论是业绩的持续性,还是股价的人气,都难免会剩下一地鸡毛。

放弃

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是作者根据上市公司依据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进行的个人分析判断。本文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

——END——

关键词: --

责任编辑:余梓阳